8月17日到22日,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對中國進行了訪問,這是92歲的馬哈蒂爾第八次訪問中國,前七次發(fā)生在他1981年到2003年第一次擔任首相期間。此次行程之所以廣受關注,是因為馬哈蒂爾在競選期間多次對中國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房地產(chǎn)開發(fā)項目進行批評,過去幾個月馬來西亞新政府也已經(jīng)叫停了多個重大基建項目,其中就包括中國公司承建的四個項目。
被馬來西亞新政府叫停的中資項目包括:耗資超過670億林吉特(約合1109億人民幣)的東海岸鐵路項目;耗資約40億林吉特(約合64億人民幣)、連通馬來西亞南北的石油管道工程;耗資約50億林吉特(約合80億人民幣)的泛沙巴輸氣管道工程,以及另一個耗資約20億林吉特(約合33億人民幣)的油氣輸送工程。在這些項目里面,東海岸鐵路項目因為造價高投資大,在叫停前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在建項目,因此最受關注。
東海岸鐵路項目橫貫馬來半島東西海岸,連接該國八個重要城市,總長約688公里。由于它可以躲開易受他國干涉的馬六甲海峽,從中國抵達印度洋,因此被視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重點項目。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于2016年11月訪華時就該項目與中國政府達成協(xié)議,2017年8月開工,叫停前施工進度已經(jīng)達到14%。
其他三個油氣輸送項目則對馬來西亞意義重大。據(jù)《油氣雜志》報道,馬來西亞是繼卡塔爾和澳大利亞之后的全球第三大LNG(石油和液化天然氣)出口國,出口量占全球的10%。截至2017年1月,馬來西亞已探明原油儲量達36億桶,而且原油質(zhì)量較高,幾乎全部出口至中國、印度、泰國等亞太地區(qū)國家。
不過,馬來西亞的油氣行業(yè)有一處“致命傷”,那就是輸送管網(wǎng)相對有限,主要依靠油罐車和卡車進行陸運,效率很低。正因如此,馬來西亞前政府才把幾條油氣管道建設項目發(fā)包給了經(jīng)驗豐富的中國企業(yè)。
應該說,這四個基建項目是建立在有現(xiàn)實需要的基礎上,并不是拍腦袋之下的盲目決策,但由于是納吉布政府拍板定下來的,在競選階段自然遭到了作為反對派的馬哈蒂爾的批評和反對。不過,這種基于競選策略的表態(tài),顯然只是短期的權宜之計。
在就職后的第一場記者會上,馬哈蒂爾就做出保證:檢討中資商業(yè)計劃不損及馬中關系,同時表示新政府支持“一帶一路”。
在今年6月接受香港《南華早報》采訪時,馬哈蒂爾沒有正面回答為何多次對中資項目“開炮”,而是稱不希望外國人在馬來西亞購入大片土地,建設完整城市,然后引進外國人住在那里,“我反對這樣的事情,即使這樣的投資來自印度、阿拉伯國家或者歐洲。”這番話的意思就是:我是對事不對人,我對中國沒有成見。
其后,《南華早報》也刊發(fā)了對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的采訪。白天表示,他不認為馬來西亞存在反華情緒,并且透露馬哈蒂爾已經(jīng)開始準備訪華行程,顯示中國和馬來西亞新政府的接觸早已開始。
這樣看來,馬哈蒂爾的中國之行其實是順理成章的,訪問期間多次表達的歡迎中國投資的言論,也是出于現(xiàn)實政治利益考慮的大實話。2017年中馬雙邊貿(mào)易額為960.3億美元,同比上升10.5%,占中國與東盟貿(mào)易額的18.7%。中國已連續(xù)九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(mào)易伙伴,雙邊貿(mào)易額有望于今年突破1000億美元。
作為一個現(xiàn)實主義政治家,馬哈蒂爾是不可能放棄這么巨大的經(jīng)濟利益的,中資項目的叫停,有國內(nèi)政治的考慮,也無疑是未來提高要價的一種心理戰(zhàn)術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