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見刊之日,蔡英文已在臺灣地區(qū)領(lǐng)導(dǎo)人選舉中勝出。這個星期,且續(xù)談這位政治人物的飲食故事。
講到食物,以人名為招牌廣招客源的情況并不少見,例如某某鮑魚、某某云吞面、某某燒鵝等,但讀者有沒有想到,在臺灣竟有便當是以這位政壇英雌來命名的!那就是“小英便當”。
話說早在4年前的臺灣“總統(tǒng)”選舉中,蔡英文便提出“小額募捐”這個理念,取代大額的政治捐款,以杜絕她被大財團收買、其政策被左右的疑慮。
為了落實小額募捐,民進黨遂推出“三只小豬”運動,呼吁10萬只小豬站出來挺小英。那是由綠營各地競選黨部制作和發(fā)送出的10萬只Q版小豬撲滿(存錢罐),供民眾索取,由支持者存入錢后,再送回給民進黨,捐助蔡英文選“總統(tǒng)”,而蔡便靠這些小額捐款來參選。各地支持者真的熱情響應(yīng)——小豬象征弱勢和憨厚可愛,意圖引起支持者的憐惜,并且對“家大業(yè)大”的國民黨作出反諷。
那時,我到臺灣觀選,曾獨自走到位于松江路的蔡英文臺北市競選總部,并碰上不期而遇的一幕——一位失明人士,行行重行行,跌跌撞撞地走到總部,我原以為他要來找民進黨幫忙,或者做些什么控訴,不料,他只是默默放下一個小豬撲滿,里面裝滿硬幣。
一位綠營人士對我透露,在“三只小豬”運動中,他們最后共收到近14萬只小豬撲滿,捐款近兩億,占總體5-6億捐款的三分之一。
除了“三只小豬”,另一道小額募捐的殺手锏,就是“小英便當”。
蔡英文在其自傳《從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》中,記述了“小英便當”的故事。有一次她們以“小英便當餐會”的形式到屏東進行小額募款,她形容道:“‘小英便當’是年輕黨工想出來的可愛募款妙招,包括上面印有我圖像的帆布便當袋、一個可重復(fù)使用的便當盒及一雙筷子。便當都是在地的食材,例如在臺南縣舉辦的某次募款餐會,共有9道菜,使用的食材全是臺南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的特產(chǎn),包括后壁冠軍米、學(xué)甲鰻魚、下營鵝肉、白河蓮子飯、關(guān)廟菠蘿排骨、善化鴨蛋、將軍胡蘿卜、花椰菜及安平蝦卷,搭配龍崎的竹炭筷和當?shù)厮?。我們的募款餐券每?萬元,但餐會吃的不是酒席或流水席,而是便當。算起來,一個便當1萬元,真的很貴?!?/p>
“那一天,有一桌坐了10人,算算這就是10萬元的捐款了。負責(zé)這一桌的人告訴我:‘主席,其實這10個人代表了100個人?!瓉?,1萬元對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小的負擔(dān),所以,經(jīng)過討論,他們決定一人出1000元,10個人湊了1萬元,再派一個代表來吃這個‘小英便當’。”
“這些‘代表’多是來自鄉(xiāng)村的農(nóng)人。他們面目黝黑,有的臉上有深刻的皺紋,但神情很靦腆??梢援敶?,來吃‘小英便當’,讓他們看起來既驕傲又害羞。他們每個人身上都穿著干凈且燙得平平整整的襯衫,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。不像其他人一樣搶著擠過來,和我握手、照相,他們只是對著我笑,笑得很純樸?!?/p>
“面對這些人,看著他們眼神中安靜而激烈的期待,握著他們粗糙生著老繭的手,并且知道就是這雙手拿出錢來捐款后,我想,任何接受這筆捐款的人,大概都不敢辜負這些對你有期待的人。”
蔡英文當時的原意,就是以這些既便宜又富地方特色的便當,來代替大魚大肉的飲宴,提倡儉樸,并落實小額募捐的理念。
這樣的理念本來非常好,可惜這一屆走了樣。去年9月,蔡英文在臺灣各地舉辦募款餐會,那是有12道菜的筵席,不再是便當;此外,每張餐券價格高達3萬到5萬元新臺幣不等,與上屆選舉相比,漲了幾倍,而且因為她當選機會高唱入云,于是反應(yīng)熱烈,餐券被一掃而空,一次買30張的大有人在。以蔡英文在高雄鹽埕區(qū)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募款餐會為例,席開一百多桌,每張餐券3萬元,現(xiàn)場座無虛席,一晚便籌了三百多萬元。
于是這引發(fā)了非議。都說從政者易腐化,忘記初衷,如今蔡英文已當選“總統(tǒng)”,希望從“小英便當”到12道菜的募款筵席,不是她變質(zhì)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