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就是這種性格: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動手。上班,周一到周三,東搞西搞,一點正事不干,周五要交活了,周四晚上拼命加班;睡覺,總是要捱到眼皮自動閉合,才肯入寐。在結婚這件事上更是如此。
大學畢業(yè),家里說,可以找女朋友了。他“呵呵”一聲。其實他有過女友,但覺得還不是結婚對象,沒跟家里說。哥們結婚,他想:可悲!早早把青春埋葬,30歲結婚不遲!
讀研時,過年回家,被催相親。他也不反對,相就相唄,反正開學就閃人。果然,一面之后沒了下文。家里焦急,也沒辦法。
研究生畢業(yè),26歲。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,去了一個遙遠的大城市工作。一路上,他唱著歌:“沒有什么能夠阻擋,你對自由的向往,天馬行空的生涯,你的心了無牽掛……”
可是,當他落入大城市的滾滾凡塵中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房價兩萬一平,郊區(qū)也要一萬五。他有點急了。他忽然意識到,自己只是一個沒家沒業(yè)沒背景的外地青年,而且很快就要奔三了。多么痛的領悟!30歲,那可是他的deadline?。?/span>
所以,在奔三的關頭,他毅然離開了那個大城市,回到溫暖安逸的家鄉(xiāng)。通過各種“關系加實力”,找了一個“錢多事少離家近”的工作,朝十晚五,羨煞旁人。
每天,7小時上班時間,有4小時在聊天,一小時發(fā)呆,兩小時干活。這種逍遙日子過了一年半之后,他漸漸覺得有些胸悶氣緊。他深深地體會到,原來世上真有“閑得蛋疼”這回事。他開始厭倦這份別人眼中的好工作。
春天到來的時候,他的心也跟著躁動起來。這時,“逃回北上廣”的妖風勁吹,他有點坐不住了。可是,三十大限將到,去還是不去?他陷入了迷茫。
周末,整理電腦,年輕時的照片、文字跳入眼簾。雅思成績單,6.5分,大三時考的,那時想去香港中文大學,整天泡在圖書館練英語;月牙泉照片,研一時,借開學術會議之名跑到西北玩了一圈;AV片,惟一收藏的一部,女主角很贊……大學生活在眼前一晃而過。
他點開電影《燃情歲月》,招魂曲一樣的音樂再次響起。所謂“燃情歲月”,就是不斷地歸去來,不斷地“離鄉(xiāng)—返鄉(xiāng)”。
突然,他想到莊子的話,“其生若浮”。他好像開悟:萬物歸塵,在哪不一樣,遲早又何妨?
于是,他悄悄地跟北京的同學打了個電話,詢問帝都的情況。Deadline就此松動,被默默地推遲了5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