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,河北任丘七里莊村,村民收割自家的蘆葦(宋朝興/圖)
白洋淀的時間一度過得緩慢,它地處華北平原,千百年來匯集了太行山麓發(fā)源的河水,形成了一片由幾千道河渠和上百個湖泊群組成的水蕩。荷花、蘆葦、小木船,長期構(gòu)成了人們對白洋淀的印象,直到十年前,這里的村莊還保留著古樸的生活方式。
2011年12月,圈頭村,村民將蘆葦運到七里莊村生紫碼頭交易(宋朝興/圖)
村莊與水蕩緊密相連,中間隔著一條長堤,名為千里堤,其中白洋淀千里堤全長35.8公里,主要在雄縣境內(nèi)。堤壩的一側(cè)是成片的蘆葦蕩,另一側(cè)排布著村莊。村里的人靠著水蕩生活,白洋淀里有五十多種淡水魚類,夜晚搖著船出去,清晨就能帶著漁獲回來。水邊還有養(yǎng)鴨的人家,鴨群散在水蕩淺灘邊,吃魚、蝦和水藻。鴨群下的蛋制成皮蛋,晶瑩透亮,香氣十足。
2014年2月,七間房村,小孩跟著父親到淀邊修船(宋朝興/圖)
白洋淀的蘆葦也是附近村民的一大生計來源。蘆葦在春天發(fā)芽,在夏天茂密,在秋天干枯,到了冬天,湖上結(jié)冰,村里人成群結(jié)隊地走下堤壩去割蘆葦。孫犁在1945年創(chuàng)作的《荷花淀》中寫道:“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,全淀的蘆葦收割,垛起垛來,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,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?!?/p>
2014年3月,圈頭村,乘船出行的村民(宋朝興/圖)
蘆葦收回來,分給每家每戶。村里的女人聚集在一起織蘆葦,編出的葦席、葦箔又密又精致。來年河道漲水,葦席就由船運送出去,變成平房的屋頂、糧庫的地墊和人們的床墊。
2016年12月,采蒲臺村,編織葦席的老人(宋朝興/圖)
白洋淀特有的時序主導(dǎo)著村里的生活,群體性的生活塑造著村民的關(guān)系,彼此獨立又彼此依賴。如果哪家人要蓋房子,招呼一聲,全村人都會來幫忙,主人家只需管飯,不計工錢。
2017年2月,七里莊村,正月里唱大戲(宋朝興/圖)
近年來,白洋淀周邊城鎮(zhèn)化進程加快,高鐵線路從這里穿過。水蕩上的小木船如今已很少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游艇,載著游客在荷葉間賞景。大規(guī)模編織蘆葦?shù)膱鼍跋Я?,鄉(xiāng)間的梆子戲劇團也解散了,村里的年輕人都在旅游景點忙碌。
往日的寧靜全都留在了蘆葦深處。
2022年7月,采蒲臺村,面祭(宋朝興/圖)
2024年10月,鄚州古城墻遺址(宋朝興/圖)
2025年1月,鄚州大廟舊址,前來祈福的人。原鄚州大廟的東配殿藥王廟供奉的是神醫(yī)扁鵲,其前身為扁鵲祠。據(jù)《任丘縣志》記載,鄚州大廟曾經(jīng)歷三次大火。上世紀(jì)90年代,鄚州大廟另尋新址修建(宋朝興/圖)
2024年3月,李廣村,村民和她的魚鷹(宋朝興/圖)
2024年5月,七里莊村,從事游艇旅游的青年(宋朝興/圖)
2024年12月,棗林莊村,棗林莊樞紐建設(shè)工地的工人。棗林莊樞紐是白洋淀泄洪的控制工程(宋朝興/圖)
2024年9月,西大塢村碼頭景觀(宋朝興/圖)
2024年6月,橫跨趙王新河的雄商高鐵線(雄安新區(qū)至商丘)建設(shè)現(xiàn)場(宋朝興/圖)
2023年9月,梁溝村水域(宋朝興/圖)
2024年11月,李廣村西碼頭(宋朝興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