芋頭扣肉(南方人物i周刊記者 衛(wèi)毅/圖)
春節(jié)里,我又看了一遍《舌尖上的新年》。七年前,電影上映的時候,我和家人在電影院看過。桂林只有一家電影院放這部電影,我們看的那一場就我們幾個人,算是包了場。我的家鄉(xiāng)廣西平樂,出現(xiàn)在了《舌尖上的新年》里。平樂的芋頭扣肉和十八釀是這部電影最亮眼的部分。此后,不止一次,坐飛機的時候,我看到旁邊座位的乘客在看這部電影,芋頭扣肉的香氣像是穿透舷窗而來,給飛機餐加了菜。
芋頭扣肉是平樂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主菜,就像餃子在北方餐桌的地位。我爸媽說,即便是在困難時期,一家人將肉票攢一起,也要在年夜飯上做出一碗扣肉。沒有扣肉的年夜飯不叫年夜飯。在平樂,大家不太會說芋頭扣肉。“扣肉”兩字就意味著扣肉與芋頭的結合體。這是不言而喻之事。
年夜飯,餐桌中間的是芋頭扣肉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衛(wèi)毅/圖)
汪曾祺寫過廣西的芋頭扣肉,“大片肥豬肉夾芋泥蒸,都極甜,很好吃,但我最多只能吃兩片?!蔽矣X得汪老可能將廣西的芋頭扣肉跟四川的甜燒白搞混了。在廣西,芋頭扣肉的芋頭是整片芋頭,不會做成芋泥??廴饫锔鼭庥舻氖歉楹腿ň频奈兜?,甜味并不突出。在平樂,芋頭扣肉的通常做法是將炸好的五花肉和芋頭并排入碗蒸制,五花肉夾芋頭的做法叫“夾扣”,在平樂同安鎮(zhèn),人們喜歡做“夾扣”。
在各地的菜譜里,扣肉并不少見。更多的是梅菜扣肉。梅菜扣肉吃起來比芋頭扣肉要膩,我覺得關鍵在芋頭的干與粉平衡了五花肉的油與肥。平樂的芋頭扣肉用的是檳榔芋。緊挨著平樂的荔浦,檳榔芋更有名,“荔浦芋”成了頂級檳榔芋的代名詞。其實,平樂和荔浦的土壤狀況和氣候條件相仿,種出來的檳榔芋基本分不出差別。
在強調食材的粵菜里,經常會出現(xiàn)“荔芋”兩個字。我看到過白天鵝賓館1986年接待伊麗莎白二世的菜單,頭盤叫“月映仙兔”。這道菜是由兔形蝦餃、荔浦芋角、蟹黃燒麥、雞絲炸薄餅等幾種點心組成。
廣西平樂縣沙子鎮(zhèn)茶江邊(《舌尖上的新年》截圖/圖)
在動畫片《麥兜的故事》里,麥兜跟著春田花花幼兒園的校長念了一種食物的名字——荔芋火鴨扎。很多人搞不清楚“荔芋火鴨扎”是什么,有廣西的廚師認為這其實就是“芋蓉香酥鴨”——將芋泥和燒鴨相結合的一道菜。因為程序復雜,這道菜很少有餐館做了。今年春節(jié),我在一家餐館吃了一道“荔浦芋泥鴨”,從菜品的外觀上看,芋泥中夾著鴨肉,跟“荔芋火鴨扎”這個名字很像。檳榔芋與鴨烹制的菜品,會出現(xiàn)在廣西、廣東和福建的菜單上?!坝笕叵闼著啞笨梢哉f是桂菜,也可以說是粵菜、閩菜,還可以說是客家菜。
《荔浦縣志》記載,三百多年前,福建漳州人將檳榔芋帶到了荔浦,在城西關帝廟一帶栽種,然后逐漸種植開去,成為名芋。如果從檳榔芋由福建經廣東傳入廣西的路徑來看,沿途的時間和空間里,菜品的制作和口味有相似和融合之處?!暗氐馈焙汀帮L物”并非一成不變。梁文道寫過一篇文章,說的是他在馬來西亞吃客家人做的扣肉和釀豆腐,感嘆其好吃的同時,悟出“其實所有的食物都是客家菜,所有的人都是客家人”。
荔浦芋泥鴨(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衛(wèi)毅/圖)
在《舌尖上的新年》平樂年夜飯這一段,雖然沒有標注具體地名,但作為平樂人,我看到了三個地方——平樂沙子鎮(zhèn)、張家鎮(zhèn)、青龍鄉(xiāng)。我對這三個地方感到親切,我的外公是沙子人,外婆是張家人,青龍是外公和外婆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。
一百多年前,我外公的祖父從福建漳州經廣東來到廣西,定居平樂。這幾乎是檳榔芋傳入廣西的路徑。在《舌尖上的新年》里,我看到了沙子鎮(zhèn)茶江邊老當鋪的高樓。這棟樓曾經的所有者之一叫劉逸州,劉逸州的外曾孫女王阿姨曾跟我說,她的外太公當年買的樓都靠近碼頭或街道拐角處,因為這些地方交通方便、人來人往,好做生意。水路興盛的年代,這里曾經商賈云集。在那后邊不遠的地方,有一條石板街,街道是當年廣東和湖南的工匠所修。再往里走,有一座石橋,橋上有兩排石獅,造型風格不一,因為石獅分別由粵東會館和湖南會館請的工匠所雕刻。這些都是我長大之后,由知識漸增而建起的認知,當我還是孩童時,我對此地深刻的記憶之一是——烤扣肉。
往年的大年初三,我會和家人從縣城平樂鎮(zhèn)來到沙子鎮(zhèn),給住在那里的伯外公伯外婆一家拜年。我總是期待這一天的到來,因為附近有小河、菜地、草坪和竹林,野鳥在飛。民間還允許有氣槍的時候,可以打下野鳥烤著吃。我當年搞不清楚這些野鳥的名字,大概有鷓鴣吧。平樂人有句老話叫“魚頭筍尾鷓鴣湯”,說的是美味之物。打野鳥烤著吃,在我童年時都已經成為了回憶。三十多年前,家人們在屋里吃飯的時候,我會和表哥悄悄帶著幾塊扣肉出門,在小河邊生堆火,將扣肉烤著吃。這是我的主意。上小學的時候,我最喜歡的課文是《大森林的主人》,文中烤松雞的段落想起來都讓人流口水。在南方冬天的竹林邊小河旁烤扣肉,是遠方想象的替代場景。我在書上看到過,倫敦有家古老的魯勒斯餐廳,招牌菜是紅松雞。餐廳介紹,松雞品嘗起來就像是石楠、泥沼里的鷸。在這家餐廳,侍者會在紙上寫好客人點的菜,塞進舊獵槍彈殼里,通過銅管送到廚房。你看,全世界都在通過某種形式連接過去。直到今天,我都沒有吃過松雞??究廴獾膱鼍耙渤蔀榱擞洃浀倪h方。
廣西平樂縣張家鎮(zhèn)榕津村千年古榕(《舌尖上的新年》截圖/圖)
那時候,我總會想著遠方,想著外面的世界。其實,我在沙子鎮(zhèn)的小河邊烤那塊扣肉的時候,已經身處世界之中。前面的那棟老當鋪,上百年間多次轉手和重建。大門外的墻壁刻著法文箴言。在這小河邊,說不定有法國人烤過布雷斯雞。在石橋上雕刻獅子的廣東和湖南匠人,可能在河邊烤過叉燒和臘肉。隨部隊南下的東北人,可能在那里烤過串。
沿著穿過沙子鎮(zhèn)的茶江往北走,能去到外曾祖父曾經居住的村莊,那里是從福建漳州來到廣西定居的族人聚居的地方。村里有一座能容納兩百人居住的大屋,現(xiàn)在已經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。我去過那里,大屋的布局看上去像一碗層層疊疊的芋頭扣肉。芋頭扣肉作為年夜飯的當頭菜,從形式上就包含了團聚之意。
因為沒陽過,為了盡量不要陽,我和家人在一處陌生之地過年。春節(jié)前,在所住小區(qū)門口,有人喊我的名字,是我的同學。我們讀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時,都在同一所學校,也只有這樣,大家都戴著口罩,她也能一眼就認出我。她和家人正好搬到此處沒幾天。世上之事之巧,難以解釋。于是,在過年前,她給我們家送了家鄉(xiāng)的特產:沙田柚、糖糕、假粽、鹽菜、扣肉。有了這些食物,尤其是扣肉,家鄉(xiāng)就是流動的春節(jié)。
在《舌尖上的新年》里,挖芋頭的場景是在平樂青龍月亮山下。2020年春天,我曾經爬上過月亮山,戴著口罩,看著眼前大片油綠的芋葉在細風中輕擺?!坝箢^打傘過清明”,說的是4月初,芋葉開始生長?!傲铝?,水進芋頭屋”,講的是六月天,芋頭長勢旺盛,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。然后到了收獲的季節(jié),芋頭出土,“紋棕色致密,粉松而不黏,氣香?!边@是芋頭的一年。在電影里再看到這片芋田,三年過去了。
廣西平樂縣青龍鄉(xiāng)月亮山(《舌尖上的新年》截圖/圖)
在《麥兜的故事》里,麥兜唱了一首《麥兜與雞》,表達了自己是多么喜歡吃雞,“可嘆現(xiàn)實系要一只鴨,加塊荔芋共我一起扎。”
正月十五將至,春節(jié)快要過去,大家開始逐漸進入不斷到來的現(xiàn)實。這些年,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現(xiàn)實。怎么辦呢?現(xiàn)實如果是鴨,可以做成荔芋火鴨扎。如果是塊五花肉,可以做成芋頭扣肉。沒有烤松雞,烤芋頭扣肉也可以代替。一切的開始是——種下芋頭。又到了種芋頭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