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戰(zhàn)國時代有所謂“三大霸主”,分別是織田信長、豐臣秀吉,以及德川家康。日本人喜歡用以下比喻,來形容這3位霸主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:
“當雀仔不唱歌時,織田信長會橫施武力,強迫它唱歌;相反,豐臣秀吉會千方百計,想盡各種方法,來逗它開心唱歌;至于德川家康,則會靜靜守候在一旁,耐心等待雀仔開口唱歌?!彼?,3個人,一個懂得用力,一個懂得用計,一個懂得潛藏。
最近電影《清須會議》在香港上映,讓我想談?wù)勜S臣秀吉。
豐臣秀吉出身寒微,生于農(nóng)村,既無家財也無顯赫家世,還生得其貌不揚,被人譏笑為“猴子”。后來,他投身當時如日中天的織田家,從最低等奴仆做起,但善解人意,例如幫信長拿草鞋時懂得先將草鞋放進懷里暖熱,討得信長歡心,因而扶搖直上,成為織田家重臣。
要了解秀吉如何掌握和駕馭人心,且聽我說一個小故事。
有一次大風來襲,信長的一座重要城池嚴重損毀,修城工人乘機要求加薪,影響工程進度,派了官員去,做不好,于是派秀吉去,解決了。秀吉是一個新人,無錢無權(quán),他如何做好這件差事的呢?他靠一張嘴,以及對人心的掌握。
他向工人說:“現(xiàn)在要是不趕緊把城墻修好,敵人可能會趁機攻進來。我們是男人,還可以拿起武器作戰(zhàn),但女人和小孩就沒辦法了。如果我們戰(zhàn)敗了,城中婦孺將會成為敵人的奴隸,或被殺掉。尤其是女人,一定全部成為敵人的玩物。你們難道愿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有這種遭遇嗎?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奴隸也無所謂嗎?一想到這里,我就更覺得城墻的修理一天也不能耽擱。各位聽懂了嗎?”
就這樣,秀吉雖然無錢無權(quán),但因為懂得掌控人心,曉以利害,于是工人們?yōu)樗u命。
回到《清須會議》一片,它以織田信長在“本能寺之變”中遭家臣明治光秀叛變而含恨九泉為序幕,講述柴田勝家、丹羽長秀、柴羽秀吉等幾位家臣,為了哪位少主繼位,明爭暗斗、爾虞我詐,每個人心里的如意算盤都不外乎如果功成,自己便可垂簾聽政。
走出電影院,旁邊很多人竊竊私語,問主角柴羽秀吉究竟是什么人。其實,他就是豐臣秀吉。秀吉在織田家從低做起,為了向上爬,不惜討好兩位重臣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,從兩人姓氏中各取一字,改姓“柴羽”,來拉近與兩人的距離,這也是其心術(shù)。到后來秀吉一統(tǒng)天下之后,為建立權(quán)威,再創(chuàng)了一個新姓“豐臣”,豐代表天長地久,臣則是統(tǒng)治萬民之意,以此“名”正言順為自己建立統(tǒng)治天下的權(quán)威。
原本,在前述幾位家臣中,柴羽秀吉處于下風,他的兩位對手,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,本是秀吉要攀附的上司,彼此地位有距離,結(jié)果竟讓他扭轉(zhuǎn)乾坤。在此過程中,可以看到秀吉的計謀,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和收買人心。
或許有人以為,這種歷史題材的電影,必成票房毒藥,但本片在日本大獲豐收,連續(xù)兩星期高踞票房榜首。
原因之一,或因本片星光熠熠,盡攬當紅明星演出;原因之二,是它以喜劇形式拍攝,把歷史人物漫畫化,詼諧地諷刺政客嘴臉,借古諷今。
可惜海外觀眾對這些借古諷今未必看得懂。例如,有一幕戲我看得懂,忍不住笑出聲來,影院內(nèi)卻鴉雀無聲:柴田勝家派蒙面忍者刺殺秀吉,但這些刺客被秀吉輕易打敗,秀吉挑開其面罩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是個女人,便吐了一句:“有姿勢無實際?!?/p>
這是在諷刺什么呢?
約十年前,當時日本首相是小泉純一郎,他要推行改革,卻遭保守國會議員力阻。一怒之下,他孤注一擲,宣布解散國會,并說服一些美女,如前大學(xué)?;?、新聞女主播等,披甲上陣競選國會議員,挑戰(zhàn)反對改革的老將,被稱為“刺客兵團”。這種做法,讓人耳目一新,能制造話題,結(jié)果大獲全勝,從此美女上陣參選,便成為日本選舉的一道奇特風景,也創(chuàng)造了“刺客”這個名詞的特殊含義。